CCF HPC China 2022异构计算论坛: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
2025.09.08 10:38浏览量:0简介:本文详细报道了CCF HPC China 2022第二届异构计算软件栈与应用论坛的盛况,重点解析了异构计算领域的技术趋势、行业痛点及创新解决方案,并提供了面向开发者的实践建议。
2022年12月,由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主办的第二届异构计算软件栈与应用论坛在CCF HPC China 2022大会期间成功召开。作为高性能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,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学术界、产业界的顶尖专家,围绕异构计算软件栈的演进路径、应用实践与生态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。
一、异构计算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
1.1 架构演进趋势
论坛开场报告中,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云泉研究员指出:’现代HPC系统已进入E级计算时代,CPU+GPU/FPGA/ASIC的异构架构成为主流配置。以Frontier为代表的超算系统显示,异构计算可提供高达90%的能效提升。’ 但同时也面临三大挑战:
- 编程模型碎片化(OpenMP、SYCL、OneAPI等并存)
- 内存层次复杂性(HBM、GDDR、DDR混合架构)
- 跨平台移植成本高
1.2 软件栈关键突破
清华大学陈文光教授团队展示了其研发的Bisheng编译器,通过LLVM后端实现了对国产DCU加速器的完整支持,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取得相比CUDA版本92%的性能保留率。该案例揭示了国产异构生态建设的可行路径。
二、行业应用实践案例
2.1 气象预报领域
国家气象中心分享了其基于异构计算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重构经验。通过采用OpenACC指令集重构核心算法,在保持原有Fortran代码架构的前提下,将GRAPES模式在NVIDIA A100上的运行效率提升至3.78PFLOPS。
2.2 生物医药应用
上海药物研究所演示了GPU加速的分子对接平台AutoDock-Vina的优化案例。通过以下技术路线实现17倍加速:
// 关键优化代码片段
#pragma acc parallel loop gang vector \n copyin(ligand_atoms[0:num_atoms]) \n copyin(receptor_map[0:grid_size])
for (int i = 0; i < conformations; i++) {
energy = calculate_affinity(ligand_atoms, receptor_map);
if (energy < best_energy) {
#pragma acc atomic update
best_energy = energy;
}
}
三、开发者实践指南
3.1 工具链选择策略
- 评估阶段:使用Nsight Compute进行架构特性分析
- 开发阶段:优先考虑跨平台方案(如SYCL)
- 优化阶段:结合VTune进行热点定位
3.2 性能调优方法论
AMD技术专家提出’3D优化框架’:
1) Data:内存访问模式优化(合并访问、预取)
2) Divide:任务划分策略(工作组大小选择)
3) Decouple:计算通信重叠(异步流水线)
四、生态建设展望
论坛最后发布了《异构计算软件栈发展白皮书》草案,提出建立’参考实现-认证体系-人才培训’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方案。华为昇腾计算业务CTO周斌强调:’到2025年,异构计算将需要至少50万专业开发者,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。’
结语:
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异构计算技术的最新进展,更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对话,为破解’软件定义硬件’时代的开发难题提供了系统化思路。随着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工具链的持续进化,异构计算必将成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算力引擎。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