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AI+工业软件”赋能制造业新未来——广东DeepSeek思享会深度解析

作者:菠萝爱吃肉2025.09.17 13:57浏览量:0

简介:广东DeepSeek思享会“黄埔智造 工软未来”聚焦AI与工业软件融合,探讨技术路径、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构建,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新思路。

近日,由广东DeepSeek主办的“黄埔智造 工软未来”思享会在广州黄埔区成功举办。活动以“共探AI+工业软件如何赋能制造未来”为主题,汇聚了来自制造业、AI技术、工业软件开发等领域的专家、企业代表及开发者,共同探讨AI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的技术路径、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构建,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。

一、AI+工业软件: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

当前,全球制造业正经历从“机械化”到“数字化”再到“智能化”的深刻变革。AI技术的突破与工业软件的深度融合,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
  1. AI技术驱动工业软件升级
    传统工业软件(如CAD/CAE/CAM)侧重于流程自动化,而AI的引入使其具备“自学习、自优化”能力。例如,通过机器学习算法,工业软件可自动优化生产参数、预测设备故障、提升产品质量。广东DeepSeek技术总监李明指出:“AI不是替代工业软件,而是赋予其‘智能大脑’,使其从‘工具’升级为‘伙伴’。”

  2. 工业软件反哺AI模型优化
    工业场景的复杂性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海量数据。以汽车制造为例,生产线上的传感器数据、质量检测记录等可反哺AI模型,使其更精准地适应工业环境。某参会企业代表分享:“我们通过工业软件采集的实时数据,训练出的AI质检模型准确率提升了30%,误检率下降至1%以下。”

二、应用场景:从单点突破到全链条赋能

思享会上,多家企业展示了AI+工业软件在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,覆盖研发、生产、管理全链条。

  1. 研发环节:AI加速产品创新
    在航空航天领域,AI与工业软件结合可缩短设计周期。例如,通过生成式设计(Generative Design)技术,AI可根据性能需求自动生成多种设计方案,工程师再结合工业软件进行仿真验证。某航空企业代表表示:“这一模式使我们的新产品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9个月。”

  2. 生产环节:智能调度与质量管控
    在汽车制造车间,AI与MES(制造执行系统)结合可实现动态生产调度。例如,当某条生产线出现故障时,AI可快速重新分配任务,避免停机损失。同时,AI视觉检测系统可实时识别产品缺陷,精度达0.1mm级。

  3. 管理环节:数据驱动的决策优化
    通过工业软件集成企业资源计划(ERP)与AI分析,管理者可实时掌握生产、库存、物流等数据,优化供应链。某电子制造企业分享:“我们利用AI预测模型,将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5%,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。”

三、技术挑战与突破路径

尽管AI+工业软件前景广阔,但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数据孤岛、算法适配性、人才短缺等挑战。

  1. 数据孤岛:跨系统集成是关键
    制造业数据分散在PLC、SCADA、ERP等多个系统中,如何实现数据互通?广东DeepSeek提出“工业数据中台”解决方案,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协议转换,打通数据壁垒。例如,其开发的“DeepData”平台可集成20+种工业协议,数据采集效率提升50%。

  2. 算法适配性:小样本学习与边缘计算
    工业场景数据标注成本高,小样本学习成为关键。参会专家建议采用迁移学习技术,将通用AI模型(如ResNet)迁移至工业场景,减少数据需求。同时,边缘计算可降低数据传输延迟,提升实时性。某能源企业代表分享:“我们在风电场部署边缘AI设备后,故障预测响应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。”

  3. 人才短缺:复合型人才培养
    AI+工业软件需要既懂工业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。思享会发起“黄埔智造人才计划”,联合高校、企业开设培训课程,内容涵盖工业协议、机器学习框架(如TensorFlow)、工业软件二次开发等。

四、产业生态:构建开放协作的“智造生态圈”

AI+工业软件的落地需要产业链各方协同。广东DeepSeek联合多家企业成立“黄埔智造联盟”,推动技术共享、标准制定和场景开放。

  1. 技术共享:开源社区与工具链
    联盟推出“OpenIndustrial”开源平台,提供工业AI模型库、仿真工具链等资源。开发者可基于平台快速开发工业应用,降低技术门槛。

  2. 标准制定:数据接口与评估体系
    针对工业软件与AI的兼容性问题,联盟正在制定《工业AI模型接口标准》,明确数据格式、传输协议等规范。同时,建立AI工业应用评估体系,从准确性、实时性、安全性等维度量化模型性能。

  3. 场景开放:打造“灯塔工厂”标杆
    联盟计划在黄埔区建设3-5家“灯塔工厂”,集成AI质检、智能调度、预测性维护等场景,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复制的转型路径。

五、未来展望:从“单点智能”到“全局智慧”

随着5G、数字孪生、大模型等技术的成熟,AI+工业软件将向更深层次发展。例如,数字孪生技术可构建虚拟工厂,通过AI模拟生产过程,提前发现瓶颈;大模型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(如设备日志、维修记录),挖掘潜在价值。

广东DeepSeek创始人王磊总结:“AI+工业软件的终极目标是构建‘全局智慧’,让制造业从‘人脑决策’转向‘数据+AI决策’,最终实现零故障、零浪费、零库存的‘三零工厂’。”

此次思享会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技术交流平台,更通过案例分享、标准制定、生态构建等举措,推动了AI与工业软件的深度融合。未来,随着技术迭代和生态完善,AI+工业软件将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基建”,助力中国从“制造大国”迈向“智造强国”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