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工商管理总局高建秋:信息化建设需以长期思维深耕

作者:c4t2025.09.18 16:01浏览量:0

简介:工商管理总局高建秋提出"信息化建设就像过日子"理念,强调系统建设需注重长期规划、资源整合与持续优化,通过生活化类比解析企业信息化转型的核心逻辑。

在近期举办的全国工商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高建秋以”信息化建设就像过日子”为题,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哲学重构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框架。这一比喻背后,蕴含着对信息化建设本质的深刻洞察——它不是一次性工程,而是需要持续投入、动态调整的系统工程。

一、过日子的”柴米油盐”:基础建设的持续投入

高建秋指出,企业信息化如同家庭过日子,首先需要解决”柴米油盐”的基础问题。在技术层面,这对应着底层架构的搭建与维护。以某大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例,其初期投入2000万元建设私有云平台,看似成本高昂,但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计算资源的弹性扩展。三年间,该平台支撑了ERP、MES、SCM等12个核心系统的稳定运行,平均故障间隔时间(MTBF)从800小时提升至3000小时。

“就像家庭不会因为一次大采购就停止购买日用品,企业也不能认为上了系统就万事大吉。”高建秋强调,某零售企业曾花费500万元部署智能仓储系统,却因忽视日常数据清洗,导致系统运行两年后库存准确率从98%骤降至72%。这印证了持续运维的重要性——需要建立包括日志监控、性能调优、安全加固在内的标准化运维流程。

在资源分配上,高建秋建议采用”三三制”原则:30%预算用于新系统建设,30%用于现有系统升级,40%用于运维保障。这种分配模式在某银行的核心系统改造中得到验证,通过三年持续投入,其交易处理能力从每秒5000笔提升至20000笔,同时运维成本占比从45%降至28%。

二、精打细算的”家庭账本”:资源整合的优化艺术

过日子的核心在于资源的高效利用,这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为技术中台的构建。高建秋以某汽车集团的实践为例,其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台,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孤岛打通。具体实现上,采用Apache Flink构建实时数据管道,日均处理数据量达300TB,支持了从生产质量分析到市场趋势预测的28个应用场景。

“就像家庭理财需要区分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,信息化建设也要建立技术选型评估体系。”高建秋介绍,某电商企业制定了包含性能指标、维护成本、生态兼容性等12个维度的评估模型。在该模型指导下,其将订单处理系统的数据库从Oracle迁移到PostgreSQL,不仅降低了60%的许可费用,还通过分库分表架构将响应时间从2.3秒压缩至0.8秒。

在人员配置方面,高建秋提出”T型”人才战略:纵向深耕特定技术领域,横向具备跨系统协作能力。某能源企业的实践显示,通过建立包含20名核心专家和100名全栈工程师的混合团队,其系统集成效率提升了40%,项目交付周期平均缩短25天。

三、与时俱进的”家居改造”:持续迭代的创新机制

高建秋将技术架构的升级比作家庭装修,强调要预留改造空间。某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改造项目,采用微服务架构设计,将原有单体应用拆分为86个独立服务。这种设计使得后续新增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,仅用3个月就完成开发部署,而传统架构预计需要9个月。

“就像家庭装修要关注流行趋势,信息化建设也要建立技术雷达机制。”高建秋介绍,某制造企业每月召开技术前瞻会议,跟踪容器化、AI工程化等15个技术领域的发展。基于该机制,其率先在行业应用Kubernetes集群管理,使资源利用率从45%提升至78%。

在创新实践上,高建秋推荐”小步快跑”的迭代模式。某物流企业的实践显示,通过将大型系统拆解为2周一个的迭代周期,其TMS系统的用户满意度从68分提升至89分,同时缺陷率下降了72%。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自动化测试体系,该企业通过Jenkins+Selenium框架,实现了90%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执行。

四、防患未然的”家庭保险”:风险控制的体系构建

高建秋特别强调,信息化建设要像购买家庭保险一样建立风险防控体系。某金融企业的灾备方案显示,其采用”两地三中心”架构,在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,可在15分钟内完成业务切换。该方案在2022年某次区域性断电事故中,成功保障了98%的业务连续性。

“就像家庭要定期检查电路安全,企业也要建立代码安全扫描机制。”高建秋介绍,某互联网企业通过SonarQube工具,在开发阶段就拦截了73%的安全漏洞。其具体实践包括:建立包含2000条规则的代码质量门禁,要求所有提交必须通过安全扫描;每月开展代码安全培训,使开发人员的安全编码能力提升40%。

在数据保护方面,高建秋建议采用”分层加密”策略。某医疗企业的实践显示,通过将数据分为公开、内部、机密三个等级,分别采用SSL、AES-256、国密SM4算法加密,其数据泄露风险降低了85%。同时建立数据血缘追踪系统,实现了从产生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
高建秋的”过日子”理论,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具人文温度的认知框架。它提醒我们,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竞赛,而是需要像经营家庭一样,在持续投入中见智慧,在精打细算中显格局,在与时俱进中求发展。这种长期主义思维,或许正是破解”信息化项目烂尾率高达60%”困局的关键所在。当企业能以”过日子”的心态对待信息化建设时,技术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持久动力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