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国网AI创新赛启幕:百度飞桨赋能电力调控智能化

作者:问题终结者2025.09.18 16:45浏览量:0

简介:国家电网联合百度飞桨启动调控人工智能创新大赛,聚焦电力行业AI应用痛点,提供国产深度学习平台支持,推动能源领域智能化转型。

赛事背景:能源转型与AI技术深度融合

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,电力系统面临新能源占比提升、负荷波动加剧等挑战。国家电网作为全球最大公用事业企业,承担着保障能源安全、推动绿色发展的双重使命。在此背景下,国家电网调控中心联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机构,发起首届”国家电网调控人工智能创新大赛”,旨在通过AI技术解决电网调度中的实时决策、故障预测、资源优化等核心问题。

大赛聚焦三大技术方向:一是新能源功率预测,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升风电、光伏出力的预测精度;二是电网安全稳定控制,通过强化学习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与处置;三是需求侧响应优化,构建用户行为预测模型以平衡供需。这些方向直接对应国家电网”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出的”构建新型电力系统”目标,具有显著的行业示范价值。

飞桨平台:国产AI框架的技术支撑

作为大赛指定的深度学习平台,百度飞桨(PaddlePaddle)提供了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支持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:

  1. 行业适配性
    飞桨针对电力场景开发了专用工具包,例如:

    • PaddleElectric模块内置电网拓扑分析、潮流计算等函数
    • 时序预测库PaddleTS支持多变量时间序列建模
    • 分布式训练框架可处理TB级电网运行数据

    示例代码(使用飞桨实现LSTM负荷预测):

    1. import paddle
    2. from paddle.nn import LSTM
    3. class LoadForecaster(paddle.nn.Layer):
    4. def __init__(self, input_size=24, hidden_size=64):
    5. super().__init__()
    6. self.lstm = LSTM(input_size, hidden_size, num_layers=2)
    7. self.fc = paddle.nn.Linear(hidden_size, 1)
    8. def forward(self, x):
    9. _, (h, c) = self.lstm(x)
    10. h = paddle.concat([h[-1], h[-2]], axis=1) # 多层LSTM特征融合
    11. return self.fc(h)
  2. 硬件兼容性
    飞桨支持国产AI芯片(如寒武纪、华为昇腾),通过自动混合精度训练(AMP)可将模型训练速度提升3倍。在电网边缘设备部署场景中,其模型压缩工具可将ResNet50模型从98MB压缩至2.3MB,满足实时性要求。

  3. 产业生态
    百度联合南瑞集团、国电南自等电力设备厂商,构建了”算法-硬件-场景”的闭环生态。参赛团队可获取真实电网运行数据(经脱敏处理),包括:

    • 300+座变电站的实时监测数据
    • 5年期的负荷历史记录
    • 新能源场站的出力曲线

赛事价值:推动AI技术工程化落地

大赛设置双轨制评审:技术创新性(40%)与工程实用性(60%)。这种设计促使参赛者不仅关注模型精度,更要考虑实际部署中的约束条件。例如:

  • 模型轻量化:要求模型在树莓派4B上实现≤500ms的推理延迟
  • 数据鲁棒性:需处理30%的异常数据注入测试
  • 可解释性:需提供SHAP值或LIME解释报告

优秀解决方案将直接纳入国家电网试点项目。如2022年某团队开发的”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电网故障传播预测”模型,已在江苏电网部署,使故障定位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。

开发者指南:参赛策略建议

  1. 数据利用策略
    优先使用大赛提供的标准数据集,同时可结合公开数据源(如NREL的风光数据)进行迁移学习。建议采用多模态融合方法,将SCADA数据与气象信息、设备台账等结构化数据结合。

  2. 模型选择建议

    • 时序预测:推荐Temporal Fusion Transformer(TFT)
    • 图像识别:使用PP-YOLOv3进行设备状态检测
    • 强化学习:采用PaddleRL框架实现AGC控制策略优化
  3. 部署优化技巧
    利用飞桨的量化感知训练功能,可将模型体积减小75%而精度损失≤2%。对于边缘设备部署,建议使用Paddle Lite的动态图转静态图功能。

行业影响:构建能源AI技术标准

本次大赛的成果将形成三项行业标准:

  1. 电力AI模型测试规范(含12类典型场景)
  2. 电网数据脱敏与共享指南
  3. 边缘AI设备认证体系

据组委会透露,获奖团队不仅可获得百万级研发资金,还将参与国家电网”数字孪生电网”建设。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,正在重塑能源行业的创新生态。

随着大赛进入作品提交阶段(截止2024年6月30日),已有来自23个省份的417支团队报名,其中企业团队占比达38%。这场技术盛宴,或将催生电力行业AI应用的新范式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