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Matlab的DEHAZENET与HWD水下图像去散射增强技术探究
2025.09.18 17:35浏览量:0简介:本文探讨了基于Matlab平台,结合DEHAZENET神经网络模型与HWD(Homomorphic Wavelet Decomposition,同态小波分解)方法的水下去散射图像增强技术。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,展示了该组合策略在提升水下图像清晰度、对比度及色彩还原方面的显著效果,为水下视觉任务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。
引言
水下环境由于光线吸收、散射及色散效应,导致拍摄的图像普遍存在对比度低、色彩失真、细节模糊等问题,严重影响了水下机器人导航、海洋生物监测、海底资源勘探等应用的效果。因此,开发有效的水下去散射图像增强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近年来,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技术的结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。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Matlab平台的DEHAZENET神经网络模型与HWD方法在水下去散射图像增强中的应用。
DEHAZENET神经网络模型概述
1.1 DEHAZENET原理
DEHAZENET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去雾网络,最初设计用于大气环境中的图像去雾,但其核心思想——通过学习图像中的雾浓度分布来恢复清晰图像——同样适用于水下去散射场景。该网络通过多层卷积和反卷积操作,自动提取图像特征,并预测每个像素点的透射率,进而结合大气散射模型恢复无雾图像。
1.2 Matlab实现
在Matlab中实现DEHAZENET,可以利用Deep Learning Toolbox提供的函数和工具。首先,需要准备包含清晰水下图像与对应散射图像的数据集,用于训练网络。然后,构建DEHAZENET模型架构,包括输入层、多个卷积层、池化层、全连接层及输出层。通过调整网络参数(如卷积核大小、步长、激活函数等),优化网络性能。最后,使用训练好的网络对新的散射图像进行去散射处理。
HWD同态小波分解方法
2.1 HWD原理
同态小波分解(HWD)是一种结合同态滤波与小波变换的图像处理技术。它首先对图像进行对数变换,将乘法噪声转换为加性噪声,然后应用小波变换将图像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子带。通过调整各子带的系数,可以有效抑制低频噪声(如散射光),同时保留或增强高频细节(如边缘和纹理)。最后,通过逆小波变换和对数逆变换恢复增强后的图像。
2.2 Matlab实现步骤
在Matlab中实现HWD,主要步骤包括:
- 对数变换:使用
log
函数对输入图像进行对数变换。 - 小波分解:利用
wavedec2
函数进行多级小波分解,得到不同频率的子带系数。 - 系数调整:根据需求调整各子带的系数,例如,通过阈值处理去除低频噪声。
- 小波重构:使用
waverec2
函数进行逆小波变换,重构图像。 - 对数逆变换:应用指数函数恢复线性尺度下的图像。
DEHAZENET与HWD结合策略
3.1 结合动机
单独使用DEHAZENET或HWD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下图像质量,但各自存在局限性。DEHAZENET可能过度依赖训练数据,对未见过的散射模式泛化能力有限;而HWD在处理复杂散射场景时,可能无法完全恢复丢失的细节。因此,将两者结合,旨在利用DEHAZENET的全局去散射能力与HWD的局部细节增强优势,实现更全面的图像质量提升。
3.2 实现方案
一种可行的结合方案是:
- 初步去散射:首先使用DEHAZENET对输入散射图像进行初步去散射处理,得到中间清晰图像。
- 细节增强:对中间图像应用HWD方法,进一步去除残留噪声,增强边缘和纹理细节。
- 后处理:根据需要,可对最终图像进行色彩校正、对比度调整等后处理操作,以优化视觉效果。
实验与结果分析
4.1 实验设置
为了验证上述结合策略的有效性,设计了一系列实验。实验数据包括模拟水下散射图像和真实水下拍摄图像。对比方法包括单独使用DEHAZENET、单独使用HWD以及本文提出的结合策略。评估指标包括峰值信噪比(PSNR)、结构相似性指数(SSIM)及主观视觉评价。
4.2 结果分析
实验结果表明,相比单独使用DEHAZENET或HWD,结合策略在PSNR和SSIM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,且主观视觉评价也更为满意。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散射场景时,结合策略能够更好地恢复图像细节,提高对比度,减少色彩失真。
结论与展望
本文探讨了基于Matlab平台的DEHAZENET神经网络模型与HWD方法在水下去散射图像增强中的应用。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,证明了该结合策略在提升水下图像质量方面的有效性。未来工作可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网络架构、更精细的系数调整策略以及跨模态数据融合方法,以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水下环境。同时,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水下视觉任务中,如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、海洋生物识别等,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。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