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贲科技赋能北京银行:增值税信息化再添新翼
2025.09.19 10:41浏览量:0简介:大贲科技与北京银行合作,通过技术革新推动增值税信息化管理升级,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处理,提升合规性与效率,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新标杆。
近日,金融科技领域再传捷报:大贲科技凭借其在增值税信息化领域的深厚积累,成功助力北京银行完成增值税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,标志着双方在金融科技合作领域迈入新阶段。此次合作不仅实现了北京银行增值税申报、核算、风险管控等核心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转型,更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了全行税务合规效率与数据决策能力,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案例。
一、项目背景:金融行业增值税管理的痛点与机遇
北京银行作为国内领先的城商行,其业务覆盖企业信贷、个人金融、国际结算等多个领域,交易频次高、票据类型复杂,导致增值税管理长期面临三大挑战:
- 数据孤岛问题:传统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、财务系统割裂,进项税票认证、销项税计算需人工干预,效率低下且易出错。
- 合规风险攀升:随着“金税四期”工程的推进,税务机关对发票全生命周期监控加强,银行需确保每一笔交易的税目、税率、计税依据准确无误。
- 决策支持缺失:分散的税务数据难以支撑管理层对税负率、优惠政策利用效率等关键指标的实时分析。
大贲科技针对上述痛点,提出“全流程自动化+风险预警+数据洞察”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,通过微服务架构将增值税管理嵌入银行业务链路,实现“业务发生即触发税务处理”的闭环。
二、技术突破:构建智能化的增值税管理中枢
项目实施过程中,大贲科技重点攻克了三大技术难题:
1. 多系统数据融合引擎
采用ETL(抽取-转换-加载)技术对接北京银行核心系统、票据管理系统、ERP等8个异构系统,通过统一数据模型实现交易数据、发票数据、会计科目的自动映射。例如,针对跨境融资业务中的增值税代扣代缴场景,系统可自动识别交易类型,匹配对应税率(如6%金融服务税率),并生成符合海关要求的完税凭证。
2. 实时风险管控体系
基于规则引擎与机器学习算法,构建覆盖“发票开具-流转-抵扣”全链条的风险模型。例如,系统可实时检测异常开票行为(如短时间内大量顶额开票),并触发预警流程;对进项发票进行“三流一致”(合同流、资金流、货物流)核验,阻断不合规票据的入账。
3. 可视化决策驾驶舱
通过Power BI嵌入技术,将税负率、进项留抵、优惠政策利用等12项核心指标集成至银行管理层看板。例如,系统可自动计算“即征即退”政策下的实际税负,辅助财务部门优化业务结构;对分支机构的税负差异进行横向对比,识别管理薄弱环节。
三、实施成效:从效率提升到价值创造
项目上线后,北京银行增值税管理实现质的飞跃:
- 效率提升:单笔业务处理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2分钟,全行年节约人工工时超2万小时;
- 合规保障:风险预警准确率达98%,2023年未发生一起税务稽查问题;
- 成本优化:通过精准测算进项留抵税额,释放资金占用超5000万元;
- 战略支持:税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深度融合,为产品定价、客户分层等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四、行业启示:金融科技赋能税务管理的未来路径
北京银行案例为金融行业提供了三大可借鉴经验:
- 技术选型需贴合业务场景:避免盲目追求“大而全”的系统,优先解决高频、高风险环节(如发票认证、申报表生成);
- 数据治理是基础: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与主数据管理机制,确保税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一致性;
- 持续迭代能力:随着电子发票、数字人民币等新业态的发展,系统需具备快速适配监管政策变化的能力。
对于其他金融机构,建议从以下维度推进增值税信息化:
- 短期:选择关键业务场景(如贷款利息收入计税)进行试点,验证技术可行性;
- 中期:构建税务中台,实现与财务共享中心、风控系统的深度集成;
- 长期:探索RPA(机器人流程自动化)与AI的融合应用,如自动生成税务答疑话术、预测未来税负趋势。
此次合作不仅是大贲科技技术实力的体现,更彰显了金融科技公司通过“技术+业务”双轮驱动,助力传统金融机构实现合规增效、数据赋能的巨大潜力。未来,随着“以数治税”监管体系的完善,增值税信息化将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争之地。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