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擎创科技×中科可控:大模型一体机开启AI落地新范式

作者:KAKAKA2025.09.19 10:43浏览量:0

简介:擎创科技与中科可控联合推出的大模型一体机,以"开箱即用"为核心优势,通过软硬协同优化实现AI模型高效部署,为企业提供低门槛、高安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
一、技术突破:软硬协同重构AI部署范式

在传统AI部署场景中,企业常面临硬件选型复杂、模型适配困难、运维成本高企的三重挑战。擎创科技与中科可控的联合研发团队,通过架构级创新解决了这些痛点。硬件层面采用中科可控自主研发的S6000G2服务器,搭载海光7000系列处理器,支持8通道DDR5内存及PCIe 5.0总线,在FP32算力测试中较上一代产品提升2.3倍。软件层面,擎创自研的ModelHub框架实现模型压缩、量化、蒸馏的全流程自动化,例如将LLaMA2-7B模型从28GB压缩至3.5GB时,精度损失控制在1.2%以内。

技术团队创新性地将模型服务化(Model as a Service)理念融入硬件设计,在服务器BIOS层面集成模型调度引擎。当检测到GPU负载超过80%时,系统自动触发CPU+GPU的异构计算模式,通过OpenCL实现任务分流。实测数据显示,在BERT-base模型的推理场景中,这种动态调度机制使吞吐量提升41%,延迟降低27%。

二、开箱即用:三步完成AI能力部署

产品化团队构建了”3C部署模型”:Connect(连接)- Configure(配置)- Create(创建)。用户仅需完成三步操作:1)通过管理界面输入网络参数;2)上传业务数据集;3)选择预置的20+行业模板(涵盖金融风控、医疗诊断、智能制造等领域)。系统自动完成环境检测、依赖安装、模型微调等12项预处理任务。

在某省级医院的部署案例中,原本需要2周完成的医学影像分类系统搭建,通过一体机仅用3个工作日即投入使用。关键在于预装的医疗知识增强模块,该模块集成50万+标注病例数据,支持DICOM格式的自动解析与异常检测。测试显示,在肺结节识别任务中,系统达到96.7%的准确率,较传统方案提升18个百分点。

三、安全体系:全生命周期数据防护

针对企业关心的数据安全问题,研发团队构建了五层防护机制:硬件层采用国密SM4算法实现存储加密;传输层部署TLS 1.3协议及IPSec VPN隧道;模型层实施差分隐私保护,确保训练数据不可逆;访问层集成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(RBAC);审计层提供完整的操作日志追溯。在金融行业压力测试中,系统成功抵御SQL注入、模型逆向等23类攻击手段。

特别开发的联邦学习模块,支持多机构间的安全协作。通过同态加密技术,各参与方可在不共享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完成联合建模。某银行联盟链项目应用显示,该方案使欺诈检测模型的AUC值从0.82提升至0.89,同时完全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的数据处理要求。

四、行业适配:三大场景深度优化

  1. 智能制造:针对工业视觉检测场景,一体机预装缺陷分类模型库,支持20+常见表面缺陷识别。在某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实践中,系统实现每分钟120件产品的在线检测,误检率控制在0.3%以下。通过内置的时序数据预测模块,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2%。

  2. 智慧政务:面向一网通办场景,开发了多模态文档理解系统。可自动识别身份证、营业执照等18类证照,提取关键字段的准确率超过99%。在某市行政审批局的试点中,材料预审时间从平均45分钟缩短至8分钟。

  3. 能源管理:针对电力行业需求,集成负荷预测、设备状态评估等模型。通过LSTM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的深度学习,短期负荷预测误差控制在2%以内。某电网公司的应用表明,系统使峰谷调节效率提升31%,年节约购电成本超千万元。

五、实施建议:企业落地四步法

  1. 需求诊断:使用一体机自带的AI能力评估工具,从数据规模、业务时效、安全等级三个维度生成部署建议书。

  2. 渐进部署:建议采用”试点-扩展”策略,先在非核心业务场景验证效果。例如从客服问答系统切入,逐步扩展至核心风控领域。

  3. 人员赋能:通过擎创学院提供的在线课程,培养既懂业务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。课程包含模型调优、异常处理等12个模块。

  4. 持续优化:利用系统内置的A/B测试框架,对比不同模型版本的业务指标。建议每月进行一次模型迭代,保持技术先进性。

大模型一体机的推出,标志着AI产业化进入”硬件定义智能”的新阶段。通过深度整合计算资源与算法能力,企业得以突破技术门槛,真正实现智能化转型。对于开发者而言,预装的开发环境与API接口大幅缩短了创新周期,使其能更聚焦于业务逻辑的实现。这种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,正在重新定义企业AI的应用边界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