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信通院《大模型一体机安全评估新规》试评估启动,赋能行业规范落地

作者:carzy2025.09.19 10:43浏览量:0

简介: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《大模型一体机安全要求与评估办法》试评估工作,旨在通过标准化安全框架与评估体系,解决大模型一体机应用中的数据泄露、算法滥用等风险,推动行业安全规范落地。

行业背景:大模型一体机安全风险亟待规范
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大模型一体机(集成硬件、软件及预训练模型的端到端解决方案)已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工具。然而,其部署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:数据隐私泄露、模型逆向攻击、供应链安全漏洞、算力资源滥用等风险,不仅威胁企业核心资产安全,更可能引发系统性行业风险。

当前,行业安全标准仍处于碎片化阶段。部分厂商侧重功能实现,忽视安全设计;企业用户因缺乏统一评估依据,难以有效识别设备安全等级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信通院主导制定的《大模型一体机安全要求与评估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试评估工作正式启动,旨在通过标准化框架填补行业空白。

《办法》核心内容: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

《办法》从技术架构、数据安全、算法可控性、供应链管理四大维度提出具体要求,形成覆盖大模型一体机“研发-部署-运维”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体系。

1. 技术架构安全:硬件与软件的协同防护

要求一体机硬件层具备物理安全防护能力,如防篡改芯片、加密存储模块;软件层需实现操作系统与模型运行环境的隔离,防止侧信道攻击。例如,通过硬件安全模块(HSM)管理模型密钥,确保推理过程中数据不被窃取。

2. 数据安全:全流程隐私保护机制

针对训练数据、输入数据及输出结果,提出差异化保护要求:

  • 训练数据:需通过差分隐私、联邦学习等技术实现数据脱敏
  • 输入数据:支持动态权限控制,敏感数据需经加密通道传输;
  • 输出结果:禁止返回原始训练数据片段,防止模型记忆攻击。

3. 算法可控性:防止模型滥用与偏见

要求厂商提供模型透明性说明文档,明确训练数据来源、算法逻辑及潜在偏见。同时,需部署模型行为监控模块,实时检测异常推理请求(如高频查询、敏感关键词触发)。

4. 供应链安全:全链条溯源管理

建立硬件组件、软件库及预训练模型的供应链安全清单,要求厂商提供组件级安全认证报告。例如,通过SBOM(软件物料清单)技术追踪开源库依赖关系,避免漏洞引入。

试评估实施:以实践推动标准落地

本次试评估采用“企业自评+第三方检测+信通院复核”的三级流程,覆盖金融、医疗、制造等重点行业。参与企业需提交一体机安全设计文档、测试报告及应急预案,检测机构依据《办法》要求开展渗透测试代码审计及合规性检查。

典型评估场景示例

  • 数据泄露测试:模拟攻击者通过API接口窃取训练数据,验证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有效性;
  • 模型逆向攻击:尝试从输出结果反推模型参数,评估算法鲁棒性;
  • 供应链漏洞扫描:检测开源组件是否存在已知CVE漏洞,要求72小时内修复高危风险。

行业影响:从合规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

1. 企业用户:降低安全投入成本

通过标准化评估,企业可快速识别符合安全要求的一体机产品,避免重复测试与定制开发。例如,某金融机构采用通过评估的一体机后,安全审计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周,年节约合规成本超200万元。

2. 厂商: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

参与试评估的厂商可将认证标识作为产品卖点,提升市场信任度。数据显示,通过评估的产品平均采购溢价达15%,且客户复购率提升30%。

3. 行业生态:推动安全技术迭代

试评估过程中暴露的共性问题(如联邦学习中的梯度泄露)将反馈至标准修订环节,形成“评估-改进-再评估”的闭环,加速安全技术创新。

未来展望:构建全球领先的安全生态

信通院计划在2024年底前完成首轮试评估,并推动《办法》纳入国家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。长期来看,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(如ISO/IEC JTC 1)合作,输出中国方案,提升全球AI安全治理话语权。

对开发者的建议

  • 优先选择通过评估的一体机平台,降低合规风险;
  • 参与信通院组织的安全培训,掌握模型审计、数据脱敏等关键技能;
  • 关注标准动态,提前布局供应链安全、算法透明性等新兴领域。

对企业用户的建议

  • 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安全评估要求,将认证结果作为付款条件;
  • 建立一体机安全运维团队,定期开展渗透测试与漏洞修复;
  • 参与行业安全联盟,共享威胁情报与最佳实践。

此次试评估不仅是技术标准的落地,更是中国AI产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优先”转型的关键一步。通过构建可信的安全基础设施,将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“中国范本”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发表评论